廖乐山的家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急性脑出血后成为“植物人”的廖乐山有一天能够苏醒并站起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病房见证了这一奇迹。
2017年5月开始筹建,9月正式设立,中医经典病房虽然刚刚起步,但势头强劲。集医学、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它正在创造更多“医学的奇迹”。
在全国范围内,经典病房并非首创。这个科室用短短一年时间闯入行业视野,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值得同行借鉴的“经典举措”。
摘掉“慢郎中”的帽子
专攻急、危、重、难症
中医经典病房,顾名思义,是指临床上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指导临床,以中医主导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科室。这意味着,重症、疑难杂症要尝试着撇开西医西药的影响,向完全用中医的方向发展。
能行吗?当筹建这个科室的任务落在全国名中医陈绍宏身上时,不仅是同行,他的很多学生也心里打鼓。毕竟在全国,这个科室的设置仅有一两家医院有所尝试。
陈绍宏想起11年前他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与美国专家们展开的一场关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学术讨论。当时,他向美国专家们展示了一组中医方案救治脑出血的病例数据。
“基底节出血75ml,临床痊愈”,美国专家没有人抬头;
“小脑出血29.3ml,临床痊愈”,美国专家们开始窃窃私语;
“脑干出血10.88ml,临床痊愈”,当他展示出最后一组数据,全场的美国专家们都张大了嘴,表示出不可思议。毕竟,在急性脑出血中,脑干出血相比于其他部位出血更为凶险,出血量超过10ml病死率是100%。
回想这次学术讨论,陈绍宏增添了更多信心。他认为,中医药在治疗急、危、重、难症方面极具优势,如今中医经典病房的创建正可以为中医摘掉“慢郎中”的旧帽子提供很好的平台。
在众多危急重症、疑难病种中,陈绍宏与他的团队选择了最难啃的3块“骨头”,即中风病(脑出血/脑梗死)、肺纤维化、冠心病。
以中风病为例,陈绍宏和他的团队秉承着“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的理念,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复元醒脑、逐瘀化痰、泄热熄风”的治法,开创了单纯中医治疗中风病的先河。
团队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中、重型急性脑出血的患者,与西药对照组比较,病死率降低了25.76%,且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今年10月,香港中医药代表团来院参观后,代表团团长朱恩对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给予了高度评价:当你去经典病房看看,去调查了解,便会为中医药的疗效所折服。
苦学经典,活用经典
传承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一年时间内,全科纯中医治疗率达到87.5%,3个主攻病种的中医治疗率达到91.33%,有效率均在80%以上。它用数据打消了质疑者的疑虑。
怎么做到的?“学经典,用经典”,科室的医生们异口同声地给出了答案。
什么是经典?陈绍宏解释,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学科,想学好中医,在中医这门学问里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重视经典这个基础学科。在他看来,经典不仅要读,而且需要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
因此,科室始终强调《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的指导作用。全科室工作人员,不论年资、不论医护,都要参与学习中医经典。
“科室从建立以来,时常组织医生背诵《伤寒论》《温病条辨》,再由陈老师进行讲解。就是要带动团队每个人扎实地学习经典、把握经典,达到读书明理、临证求真的目的。”中医经典病房负责人助理张宏说。
对于培养学生,陈绍宏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认为学习经典不是死记硬背,传承必须理论联系实践。遇到的疑难病例进行及时的探讨,充分利用学术沙龙、微信讨论群等方式及时地探讨临床疑难问题、交流学习运用经典的心得体会。这样,遇到实践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随时交流。
学习的目的是使用,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才是最终的目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中医经典病房似乎更为贴切。许多病症诊疗方案的形成,都是在中医经典中找到的答案。
比如,在治疗冠心病方面,陈绍宏团队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著作中获得灵感,形成了以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在治疗肺纤维化方面,陈绍宏团队从《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著作记载的“肺痿”治法中获得灵感,提出肺纤维化的核心病机为“气虚血瘀”,并制定出益气活血的治疗方法。
一种院内制剂卖出40万瓶
在经典指导下寻求新突破
“磷脂”“脑细胞”, 单听医生们口中蹦出的这些名词,仿佛置身西医的学术研讨会现场,但这些却是在经典病房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
有人认为中医经典病房治疗疾病就只能遵循经典,但陈绍宏不这么认为。他说,创新对于危急重症的治疗很有必要。
在学生们眼里,陈绍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中医出身的他,年过七旬却并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渴求。
陈绍宏认为,创新必须要中西医结合。他要求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汲取更多的西医知识。“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学习西医,学好西医,结合现代科技成果来创新,运用循证医学等方法提高中医药研究的证据级别”都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陈绍宏研发的院内制剂“中风醒脑液”,就是在这些理念指导下诞生的良药。“不管脑出血还是脑梗死,最后的结果都是脑细胞受损。”基于这样的认识,团队不断研究方药,优化方案,最终研制出主要成分为红参、三七等药物的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液。
这款制剂融合了中西医的治疗理念,一经推出,就收到了患者的强烈反馈。目前有超过1万名患者使用过该款制剂,卖出40万瓶。
“患者喻某,基底节区出血49.5ml,治疗56天后能够在医护人员搀扶下行走;患者付某,男,72岁,桥脑出血超过10ml,服用中风醒脑液后存活。”
在团队的学术报告中,上述患者都配上了治疗前后的对比图片,入院时昏迷、无法行动的患者们服用这款制剂后,最终恢复运动功能。
“希望中医经典病房在医教研方面的实践能给同仁们提供经验。”陈绍宏说,他们将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难症方面不断进行有价值的探索,以帮助更多患者战胜病魔。(徐婧)